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体育学院:绿瓦情未了,体育魂脉长

2016-01-03 生态圈 体育产业生态圈



上海,从来就不是一个缺少梦想的地方。体育,从来便是滋生梦想的土壤。那么,上海与体育交织而生的上海体育学院,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生态圈体院系列第九期,我们一同走向华东体育文都——上海体育学院。


体院史话The History of SUS




1952年的夏天,为响应中央号召,根据教育部决定,南京大学体育系、华东师大体育系和金陵女子文理体育系合并。


那年冬天,11月8日,新中国第一家高等体育学府华东体育学院,在上海成立了。


合影老照片


1956年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华东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3月12日,启用“上海体育学院”新印章。



上海体院老校门


学院创始人吴蕴瑞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体育家,著有《体育原理》(与袁敦礼合著)等书,批驳功利体育,体画双绝,为徐悲鸿挚友。


2007年揭幕的吴老先生雕像,静坐体院观云动


1959年,《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创刊,涵盖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等学科,多次入选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



尽管它在质量上还不够理想,但它集中的表现了我院群众性地向科学进军的良好开端。

——《学报》发刊词


合影老照片


1972年5月,受到诸多原因影响,上海体育学院停办,并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师资流失、设备遗弃、图书散失,满目疮痍。

1978年5月,原址复校。短短四字,苍苍六年,匆匆一叹。


凝聚在时光里的绿瓦大楼


1981年,上海体院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是中国体育高校中最早获得该殊荣的院校。又五年(1986),上海体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依然是全国最早。



2001年6月,上海体院划转地方,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2012年,上海体育学院六十周年校庆,体育界共贺盛事。

辉煌的体院故事,还在继续……



六十三年这样过去,物换星移,光阴荏苒,莘莘学子从体院、从绿瓦骄傲地走出,他们身后,是上海体院纵横华夏体育史的一生荣光。




辉煌体院The Glory of SUS



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上海体育学院成功进化成为一所以体育学为特色,具有教育学、文学、管理学3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办学层次。


学校在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2003年,上海体院成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体育学下属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


1981、82级硕士重回母校


上海体育学院以卓越的师资水平和办学素质,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人才。体院教师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77.6%,博士占比34.4%,31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人才津贴,黄海燕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成立以来,上海体院已培养博士研究生近200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本科生13300余名、成教生9800名、专科生2200余名。

(2014年数据)




上海体院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体育教学力量,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1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

  • 国家级特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教育实验中心

  • 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

  • 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

  • 国家级精品课程:武术、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运动解剖学、大众足球、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学校体操、体育传播学、民间体育实践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赛事管理、拳击理论与实践、体育场馆管理





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专家鲍明晓


此外,上海体院的体育科研力量更令体育学人心驰神往。体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研究基地,以及名满天下的上海市蔡龙云大师工作室。




上海体院的体育科研力量可谓经世致用,其科研成果“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技术研究 ”和“竞技体育对抗性项目致胜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先后斩获国家级大奖,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至少有十多枚金牌与绿瓦人的孜孜钻研直接相关。



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设在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学馆内


最新的体测结果问世了,上海人的体质为什么全国第一?这也与上海体院不无关系。上海体育学院率先建立了“市民体质网”和“上海市民健身热线”,依托学研力量与体育资源,切实助推国民体质进步,先后承担《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这两项于中国体育举足轻重的科研项目,这是非体院力量而不能为的。




此外,上海体育学院还非常注重对外交流,经常接待国外考察团的同时,也积极输送自己的优秀学子外出深造,并且和国内外诸多体育院校达成了合作关系。




“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来自学院首任院长,名副其实的中国体育名宿吴蕴瑞先生穷其一生对体育事业的呕心钻研。

体育不止身体,体育即身心合一,体育即生活。兼蓄出自朱熹《己酉拟上封事》,意为德艺双馨、文武兼修,竞攀则是体育象征的竞争、奋斗精神。

八字校训深谙于心,绿瓦人续先贤体育魂脉,肩中华时代重任。




巍巍绿瓦Historic Buildings




莹翠飞碧的琉璃瓦,庄严肃穆的镇兽……既然走到了上海体院,那么怎能错过这座建筑呢。


绿瓦大楼的前身是1930年国民政府新建的市政府大楼,一度因一二八事变而停工的大楼最终于1933年竣工落成。



这座宏伟精致的建筑凝聚了中华建筑文化的精华,然而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遭受日寇爪牙之害,满目疮痍。


日寇曾欲在此建立神社


大楼曾先后被日本人占领、汪精卫伪政府办公,解放后最终复修建筑。


图片来自@大头费里尼


1956年7月,上海体育学院师生迁址至江湾,入驻大楼教学、办公,这座饱经沧桑的建筑被上海体院人亲切地称呼为“绿瓦大楼”,在很长的时间里,这是绿瓦人的家。

时至今日,绿瓦大楼成为了上海体育学院的行政办公楼,一代代的体院学子从这里走向世界。



对于大多数的体院人来说,活的历史就在身边,绿瓦大楼见证着中国体育的由衰入盛、吴蕴瑞大师的孜孜探求、绿瓦师生的白手起家,物换星移,绿瓦大楼依然静静地伫立在上海体院的心脏,见证着体院的成长与辉煌。



图片来自@并州之翎


此外,上海体院还有着无数运动场馆,孕育了一代一代的体院学子,也给上海市民的体育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田径馆


新建的室外游泳馆



原先的风雨操场被改造成了风雨篮球场



运动健身科学馆



跑道上奔跑的健儿


网球馆


武术馆



在新综合馆与新田径馆中间,高尔夫球场很是显眼(图@上海体育学院高尔夫协会)


上海体育学院内还坐落着中国武术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总面积约1680平方米,现有藏品2000余件。


体院故事The Story of SUS


坐拥体育产业分会的上海体育学院,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命脉相连,是一直坚持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体育院校。



上海体育学院手绘地图 by 徐夕珵


2015年11月28日,第二届体育产业上海高峰论坛在上海体院图文信息楼举行,上海体院是其主要举办方之一。


上海体育学院优质的办学质量和密切连结体育市场的态度,得到了许多体育组织和体育公司的认可与青睐。


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与上海体育学院院长章建成签署共建协议书,2013年5月19日,国家中长跑青少年队在上海体育学院成立。




2013年12月4日,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女队主帅孔令辉携马琳、王励勤、王皓、张继科、马龙、丁宁、刘诗雯等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来到上海体育学院,与大学生交流互动。体院特意为新入学中国乒乓球学院的马琳、李晓霞、陈玘、郭焱等“新同学”举行了入学仪式。




2015年11月,在上海体院“纪念新中国第一个体育新闻专业创立三十周年”庆典上,乐视体育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宣布,共建“新媒体实践基地”,双方分享实践平台与人才资源。




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体育类大学科技园。它帮助上海体院搭建了市场体系、拓宽了融资渠道、培育了管理人才,探索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振兴之路。




2015年12月,首个院系接轨市场的“健康猫杯”武术散打锦标赛顺利举办。



2015年暑假,上海体院多个院系的学子远赴云贵等边远地区进行支教活动,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物质,更是体育的关爱和力量——“因不忍而行动,为心安而坚守”




上海体院社团活动也非常的丰富,至2012年已有72个注册社团,分为思想学术类、文化艺术类、体育健身类、实践服务类等四大类别,可以极大的丰富绿瓦学子们课余生活的需求。





此外,学校的学生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新生节、教育节、记者节、体育节、艺术节、寝室文化节、心理健康教育节、英语节、社团文化节、读书节、绿瓦人节、暑期社会实践月……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你参与过的那些体院的活动呢?




绿瓦师生The People of SUS


提到绿瓦的那些人,还是让我们先一同为2015年12月19日仙逝的上海体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中国蔡龙云大师默哀。



1928年11月,蔡龙云出生于山东济宁,少年习武,为武术前辈先后多次打败国外拳手,赢得“神拳大龙”的威武称号。1960年1月,32岁的蔡龙云来到上海体育学院,担任武术教研室主任,培育出了王培锟、邱丕相、陈春茗等著名教练。



蔡龙云大师还精修理论,全中国第一本《武术竞赛规则》也是出自其之手。2008年,蔡龙云大师工作室成立,以“善战不舞,文质彬彬”为口号,鼓励着更多人通过武术强身健体,全面发展。




1998年4月17日,中国武林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段位证书,获得最高九段的一共三人,其中就有蔡龙云,他是名副其实的当代武学宗师。



“敦厚周慎”,是人们对蔡龙云教授性格和为人的概括。2015年12月19日晚上,蔡龙云大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7岁。

音容笑貌犹在,威武身姿依然。在蔡龙云的身后,越来越多的体院人正在做着相同的事,弘扬中国武学文化,强健国民身体素质。



图@邵雷Abner


像蔡龙云这样为祖国体育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力量的绿瓦人,还有很多——


飞人刘翔教练孙海平,上海体院1978级田径系。


前女排主帅陈忠和,上海体育学院毕业。



才华横溢的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


前女足主帅马良行,上海体育学院1986届毕业生。



被誉为中国男子摔跤第一人的盛泽田,同样也是上海体院的学子。


两位知名乒乓球教练施之皓、孔令辉,均曾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



王跃舫 ,中国射击队教练员 ,带领杜丽两获奥运金牌,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


叶子琪、张婕娜琳、周佳怡,中国高尔夫球国家队主力队员,均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她们不仅是中国高尔夫球希望之星,也是中国高尔夫界的颜值担当。



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也是上海2005级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的。

“我很自豪,我是一名上海体育学院学生。回想起上一次开学典礼,我是代表新生发言。四年以后,我很幸运,作为奥运会冠军为上海体育学院再度争得荣誉,来到现场激励所有新生。”



丁宁,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女队主力队员,世界冠军得主。2012年进入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就读。



花样游泳世界冠军组合黄雪辰/孙文雁中的黄雪辰,也是上海体育学院的优秀学子。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上海体院还有着无数的优秀学子,并且还有着如云的美女和成群的小鲜肉——



周斌,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在大型史诗题材电视剧《精忠岳飞》中饰演岳云。



中国丽人年度冠军双胞胎主持人王珊王璐,也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



参加开学升旗的学生们



等待着拍摄毕业照的学生 by油条Famin


图片来自@苒歌歌CloveR


热爱篮球的绿瓦学子拍摄了这样一组创意十足的毕业照。


2001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举行“心系运科 感恩母校”毕业十周年返校系列活动。欢声笑语,热泪盈眶。



图片来自@木有肉肉啦


毕业晚会之后的大合照——毕业,青春不散场。



那么,毕业那天的情景,是否仍然在你的脑海中徘徊?看到上面60周年校庆时回校的老校友们,不知道你是否也心生感慨?让我们约定吧,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也要一起回上海体院看看这万千巍峨的绿瓦楼!



绿瓦回忆The Memory of SUS



图@邵雷Abner


走过了八大体院,我们终于来到了上海。


这是一个特别的体育学院,诞生之初,便大师云集,除却“北马南吴”的体育巨擘吴蕴瑞先生外,徐汝康、吴邦伟、徐本力等大师也先后活跃在体院,为草创未就的上海体育学院注入了积蓄毕生的体育能量。




这是一个特别的体育学院,绿瓦大楼穿越时光见证历史,拥抱荣耀、希望乃至耻辱、炮火,物换星移,绿瓦情未了,岁月永恒,而体院人寄托情脉的绿瓦大楼,巍巍伫立。



这是一个特别的体育学院,足以担起经世致用的名号,六十余载师生戮力,为全民健康治典经邦;武术博物馆、体育产业分会继往圣绝学,砺铸体育盛世;中国第一个体育新闻专业,孕育了不计其数的体育传媒人……



而这个不凡的体院,却又是由一个一个平凡的、热爱体育的灵魂凝聚而成,路遥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自己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看看上海体院学子留下的感悟吧——


在上海体院就读并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一种多年以后在任何场合津津有味的谈资,关于最纯粹的热爱,关于我们的信仰,那份执着的爱与忠诚。


图片来自@张浩_Mr @翻滚吧_贰狗


超越平凡的热爱,便成就了不凡,为自己挚爱的纯粹而奋斗,便是对体育的最大肯定,而上海体院便是那最沉稳又跃动的活力脉搏,在上海这座巨大的钢筋猛兽的侵袭下守护着每一个体院学子。



多年以后,再忆起体院,那或许是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体院校魂,或许是吴蕴瑞先生毕生追寻的体育理想,或许只是某个清晨越过绿瓦的第一缕阳光……


岁月悠长,继承先贤体育魂脉的体院人,挥别绿瓦大楼,走在愈加宽广的体育大道上。



视频:上海体育学院——时光里的绿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29ts0yxd&width=500&height=375&auto=0感谢云济文化传媒及@新青年张勐


部分信息来自:

✔ 上海体育学院官网及官方微博、微信

✔ 知乎用户沈孝臣、郑钰铭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作者已于文中标注

✔ 未尽感谢,请于评论告知



题图来自@邵雷Abner,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陈国强教授等人帮助审稿


生态圈体院系列

南京体育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责任编辑:郭了个日、Camel、点哥、程追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生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